努力看清自己的模样

向来不喜欢看那些带有心灵鸡汤意味的人生培训类书籍。总觉得一个人长到成年,三观已经基本定型了,一般情况下是不太能够能被改变的(当然有两种可能还是会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想:一、其处于被强制和约束的状态,二、在南墙上撞了个头破血流),至少不是通过闲来无事翻看一两本内容距自己生活不近不远的书就能改变的。

很早之前买回来的那本《走吧,张小砚》,封面上赫然写着“这本书成了很多人的起点”。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因为被某一本书所触动灵魂,然后毅然决然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那是不是就是说这样的书真的就有改变一个人的魔力?

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还是有大部分的人不会去关注这样的书,就算买回去看了也不会因为它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本身并不热爱旅行的人会因为有人在跟前大喊“走吧,一起踏上朝圣之旅!”就跟着去西藏了么?它所能召集起来的其实是那些原本就对朝圣之路怀有强烈渴望的人。换句话说,人只会被自己关心的事物吸引。如果你看了一篇旅文就毅然去了某个地方,如果你看到一副漂亮的图片就下决心开始学摄影,如果你读过优美的文字就开始尝试着坚持写博客,如果你了解到某个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模像样地去模仿......那么它们原本就是你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

每天置身于各大招聘会的毕业前夕,我跟某虎坐在学校的路边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规划。那个时候,某虎深陷在就业前的迷茫中各种求解求指导,我反倒目标明确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作为他暂时的人生导师,我像模像样地在昏黄的路灯下一边挥舞着树枝在地上画了三个分别代表着“喜欢”“擅长”和“钱景好”的三个圈圈,一边跟他说,根据自己已知的工作方向,对这三项分别做个头脑风暴,从中找到同时满足或尽可能同时满足这三项要求的工作方向就是最适合你的。最后他还是进了一家让他纠结到现在的鸡肋国企,我虽然找到了同时符合三项要求的工作,却也因为他的缘故,毅然放弃,进了一家策划公司,做了半年不如意的工作,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

看到《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这本书的时候,封面上由三个圈圈和四个词语组成的图形正是我当时在校园路边的地上画给某虎的那一个。不喜欢看人生培训类书籍,但是那种看到有人的想法刚好跟自己一样的愉悦感还是让我把这本书带回了家,并耐心一口气把它读完。整本书内容上写的有点拖沓,我总结一下就是人如何去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然后尽量优雅地做自己。

我们整日忙着在水泥丛林中,把自己活成父母的骄傲,活成身边人的榜样。我们已经忘了问问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模样,看清自己的内心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不得不借助人生培训师们给出的程式化的问题,随时随地对自己进行一遍又一遍地审问,以便于拨开我们给自己穿上的一层又一层的外衣,找出真实的自己。

看着其他人都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自己在用不愿做的事情一点点地消磨对世界原本怀有的热情。于是经常苦闷,为什么原本比自己差很多的同学都可以把生活过的如此阳光灿烂而我的日子却晦暗无光?身边有声音不断地提醒你,专注自己的梦想!可是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化妆造型,已经难以分辨出它最开始的模样。


评论
热度(2)

© 肥喵李 | Powered by LOFTER